凡读史,不徒要记事迹,须要识得其治乱安危、兴废存亡之理,是为读史——钱著启航
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
钱著共学首期(6.23-6.27)
道中
学员心得选
钱著一期 淄博李昊泽
读经与读史,二者缺一不可
此道中之行,所感甚多。钱著班五天的课程,看了一整本厚厚的书——《经史合参·钱著选读》。尽管书厚言多,但其营养价值是相当可观的。其中有古文原文、钱穆先生所著书目的选章,以及一些文人志士的文章,受益良多。文中字字句句中无不流露着先人前辈之伟大,闪烁着人类理性(人性)的光辉,以及前辈先生们的爱国之切、救国之急,令我敬仰,向学之。
经过这五天的学习,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个全新、清晰的认识。以前读书,总想着读些历史,以了解我们的国家和历史,但却无从下手。这么多的书,到底该从哪里看呢?有时拿着一两本历史书阅读,发现其中只是在叙述事情、叙述历史。倒也十分详细,但看了半天,实在看不出任何的头绪,重点在哪,因而我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随之淡去。
而冯院长所编此书,乃依“经史合参”之理,即“读经并读史”。《格言联壁》中云:先读经后读史,则论事不谬于圣贤;既读经复读史,则观书不徒为章句。读经与读史,二者缺一不可。而且史也要读“正史,原史”,而非被扭曲的历史,也非“History"。
读完这本书后,我才相对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源头在哪,它的真识面目是什么。“双眼自当秋水洗,一生不被五四欺”,这些观点在外面是不被接受的,也是看不到的,因为不是主流。当所有人都疯了的时候,你没疯,那,就是疯了的。书中讲到五四,讲到新文化时我感触颇深,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这些人,在我初中高中学习语文、历史的时候,都被尊成“伟大的学者”、“伟大的革命运动主义先驱”,可现在看来,却不是这样的。
对我观念转变最大的就是对于“封建”的理解。以前我们所理解的“封建”是:封禁建设,不发展,不进步,一说封建就想到落后、无知、愚蠢、腐败、破旧。因为一直被灌输的就是这样一套理论,并于无形中存入了意识里。
但其实“封建”的实际意义是:封土建国,是一种邦国制,一种非常合理的政治制度,而非落后。书上史上都有讲,我想不出为何那帮人去要如此这般诋毁“封建”。其实也能同情他们,在那个环境下,爱国心切,也是出于好意,但这样就能把文化传承、道统全部抛弃吗?
既然要骂,要批判,也可以,可连古人的书也不读,单纯地讽刺,贬低实在无理。所以我觉得,我甚至都没有资格去判古人,因为不通透,不明白历史真相。只有真正通达了,明了了,才敢做出点见解来。
这次钱著班的学习对我个人来说帮助很大,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进步的过程。就“做人”而言,其实都是为了自己,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”。学习是为了圆满我们的人性而努力,不枉为人,而非为了名望,财富。
读史也是一样,通过读历史故事,认识里面的人,学习人的精神。重“人”不重“事”,凡读史不徒要记事迹,须要识得其治乱安危、兴废存亡之理,是为读史。此为学习后之感触,后生需加倍努力。
高阶九期 成都叶彤
读经,唤醒人性的温情
“六小篇”宣导结束后,马上进入到钱穆先生著作的学习中,钱穆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大师,在“道中”,永运都是开始,没有结束。钱著五天的学习,又是一次心灵上的震撼!
几天前,刚讲完“六小篇”时,我自豪地对好朋友说:“我现在可以内容不重复地连续讲十二个小时的读经理念及教育!”可这种自豪,转瞬即逝。当我决定下一步攻克两个月后的100天的“大牟学班”学习时,我深深意识到高阶班只是一个开始,还需要上牟学班,才能建立起更清晰些的中西方文化义理框架。
可牟先生三十多本著作,牟学班一百天也只大概学其中的四五本,所以即使上完牟学班也依然是学问的一个开始。但是,当学习了五天的钱著后,诧异地发现:原来还有一个系统,我也是空白,零要构建,那就是中西方的历史发展系统。总而言之一句话:“在道中,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。”
第二个感受就是“人性的温情”。钱先生说:“我们要怀着温情和敬意看待中国的历史!”,不能因为近100年中国的科技赶不上西方,就把中国五千年文化一棍子打死和否定!
近日看的几部电影也让我对人性有了进一步的深思,在战争中,有的人麻木,落井下石、丧心病狂地打来打去;有的人却保有一份人性最深层的温情,超越国家、民族,给予弱者关爱,这份温情来自哪里?如果是我在战争中面对死亡,是否依然有这份温情?
为什么宋朝人面对蒙古军侵犯,涌现出了那么多豪杰,宁死不屈!这种“舍生取义”的精神来自于哪里?这几天学习钱著,看到中国历史无数人“舍生取义”的气节,我明白了,这种气节,这种人性的温情,来自于“经典”,来自于他们从小读了很多经典,接受了中国文化,中国儒家文化的教化和熏陶。
此时,我感觉自己好像也没有那么怕死了,能体贴到“舍生取义”的气节了,面对死亡还能拥有一份温情了。至少,我被鼓舞了,被经典中文字背后的精神和气节,被一个个历史人物的精神鼓舞了,我愿意效仿。那孩子们,当他们有机会读更多经典时,当他们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时,他们也会被鼓舞,也会效仿的,这就是经典的教化。
不仅中国人需要这种人性的温情,世界上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人性的温情,使天地万物和谐相处。用什么启发人性最深处的温情?用经典,而且是中国儒家的经典。因为,儒家文化是最包容的,这也更升起了我要学好牟学的动力。我一定要讲清楚儒家文化,讲清楚儒家“心即理”的学问,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儒者的本怀,宽容、温情,即使面对死亡的考验都依然宽容和温情。
由此,我对一直在讲的“中西文化会通“多了一层领悟,不仅是要让人类中、西两种文化在同一个心灵中整全地彰显出来,而且更是要用中国儒家的文化唤醒世界上每个人心灵的温情和宽容,最终,让世界走向平和、让天地万物走向和谐。
由此,我也更明白了读经的意义和价值,坚定了宣导读经的道路,后半辈子的活法就是:读经读经再读经,宣导宣导再宣导。
高阶九期 黄山赵思佳
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
最初对于历史完全没有兴趣,因为在初高中学习历史时,只是去记忆一些历史事件,如时间,地点,人物,意义等,觉得甚是枯燥。为何历史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学习?因为我们一切的学术教育都在学西方。西方的历史以事为主线,以功利为判断,而中国的历史以人为主线,以人性为判断,我们的历史并非以成败论英雄。
五天钱著班的学习,看完《钱著选读》后,让我对于历史有了新的了解。钱穆先生92岁生辰的时候,在素书楼讲最后一课,最后对学生赠言:“你是中国人,不要忘记了中国”,身为中华民族的子孙,却对中华文化一无所知,我内心感到非常惭愧。
今天的中国人是无根的,生命如同浮萍一般,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从各个方面接受全盘西化的熏陶,如追西方的明星,买西方的潮流服装,脑子里装的也全都是西方的思想。我无法想象,这些孩子们走向社会后,拿什么去承担这个时代的责任?所以读经教育在这个时代势在必行,因为没有经典的浸润,我们很难找回生命的根。
在看钱著的过程中还有一点让我非常感动,就是钱先生对学问的纯粹。古之学者为己,学习不应该掺杂任何的目的,而是一个“本该如此”的过程,反省自己这一年多的学习,仍然在执着一些东西,仍然在为某种目的而求学。但学问应该是纯粹的,应该跳脱出因果锁链之中。在之后的学习生涯,我也希望自己的这颗心能越来越纯粹,能坐热板凳,吃冷猪肉。
中华文化一脉相传,直到近百年出现了断层,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。一个不了解中国历史,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,也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。所以通过经典,通过历史就是让我们更好地立足于这片土地,立足中华文化,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!
高阶九期 信阳张开翼
经史合参,必由之路
这几天读钱著最大的感受就是,越读,越想读经了,越读,越想宣导读经了。
其实,之前的我,也是爱过读史书的,但确实是只见一件件的事,未见一个个的人。那时认为,若要体现人,必由事显,而历史,即为事的合集。而钱著,一上来对东西方历史观的分判便给我一震撼。我们是以人性来论英雄的,只此一点,掷地有声。若说为何能去体贴钱先生所著历史中的温情与敬意,那便是因为读经。不读经,又何谈对人性的体悟,于智慧之学的向往?
此外,这其中亦确有许多颠覆以往观念之讲法,却让人不觉难以接受,反觉事实本应如此。读了钱著,再去想从前所学之历史,不禁有背后一凉,有毛骨悚然之感。心中亦知,若无读经的“洗心”之举,不会有今日之大感触。
况而,在读文言部分之时,从刚开始的仿佛只是在脑海沙滩上写字,风过无痕之感;慢慢,亦有偶然的连滚带爬读书之趣升起。
经史合参,实乃必由之路。
师范二期 邵阳雷茜
为人为学,回归本心
学历史,最好是读钱穆先生的著作,而读书,则要和自己的生命产生呼应,让学问回归于本心本性,唤醒良知。十分有幸能参加钱著班的学习,冯老师编排的《钱著选读》架构清晰,深入浅出,板块完整;由历史古文选读来接触历史、感触历史,感受古人真实生命之表现。再到钱穆先生的著作选读。读史的境界要往上走,所以我们既要读史又要读经。
以前在上学时偏爱历史,但那时所学的历史,最关注的点就是以人物、时间,地点所发生的一件件事情为主。而这正是近百年来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体现,这样学习历史,使得我们弄丢了我们本民族最珍贵最核心的东西。
在今天,我们要重新认识自己,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,自己的文化,找回我们民族的根与魂、找回那本自具足的文化自信,而文化自信基于历史自信。钱穆先生说:“我们要对自己的历史充满温情与敬意!”每看一次钱著,都能对自己的历史观有新的认识。
钱著延续了《春秋》的史学精神,我们看钱著时,看的不仅仅是文字,而是文字背后的大生命。包括冯老师在为我们解析钱著时,旁征博引,引经据典,无一不是一场精神盛宴,无一不让人感慨其学问之深厚。这也让我想起了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所说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,虽不能至,然心向往之。”
通过这短短五日的学习,也更加清晰了解了钱先生的一生,及其为学与为人的态度。我们都说:“读一个人的历史,就好比走过了一个人的一生”。从书中字里行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,钱先生是以真生命来做学问的。他说:“为学首重在于学为人”为人之道,端在平常日用之间,而平常日用则必以胸怀洒落,情意恬淡为能事。
无论是在为人还是为学上,要先做好我们自己,在日用常行上时时下工夫,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,做到一个心中有数!我们应该拿出我们的真生命,认真对待我们生命中的每分每秒!
高阶九期 新余付洪海
诵读经典,挺立生命
小时候对中国古代印象是落后的、愚昧的、残忍的……总之都是封建旧思想,老百姓受阶级压迫,生活得很艰苦。特别是《半夜鸡叫》那篇文章描述“周扒皮”的形象影响着我,乃至一代人。而看完《钱穆选读》,改变了我的认识。
扪心自问,如果我中华民族的思想如此不堪,恐怕我民族早就断绝了吧!哪还有“东方文明”至今延继?通过在道中书院的学习使我认识到:经典像水一样,滋润着中华民族近三千年。它光明、积极、高远……当盛世时,它默默地润物细无声地教化着,以至百姓日用而不知!在衰世乱世,它又点醒仁人志士,力挽狂澜,开创新局面!
经典如水,历史如水上波浪。不管是水面微波细浪,还是狂风巨浪,水都不改变初衷,依旧盈科而后进地向前不断流淌!老子曰:水善利万物而不争!所以钱先生告诫每个当代中国人:要了解中国历史必须读经典,否则会被近代“五四”新文化运动所误导。
现当代,用西方文化来研究东方历史乃大谬,失去了自我又何谈文化自信!那么应当如何学西方文化?我们古人早在东汉至隋唐就做出了榜样——既发展自己文化,又全盘吸收佛家经典文化,从而使中华文化由儒道变为儒释道。这是何等胸怀!
钱先生无比深切地告诉我们要读中国七书,至少也得读《论语》。自己立起来才能做到真正中西文化汇通,最终开创中华民族文化新时代——儒释道西。
高阶九期 邵阳申京文
重建中国历史观
这几天的钱著学习,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历史。从小我也对中国历史非常感兴趣,但是读了《钱著选读》之后,才知道自己以前了解的历史不一定是真的。
比如说“王安石变法”,以前上学的时候,总觉得王安石变法很厉害。如果没有司马光来反对他变法,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改变。当时觉得司马光他们太保守了,太迂腐了。十几年来,我的心中一直是这样一个想法,但是这五天的学习之后才意识到,原来王安石变法也不一定是好的。如果王安石变法是好的,为什么他的弟子那么多奸臣呢?
再比如说鲁迅,上中学的时候,我的中学语文老师非常崇拜鲁迅。当时国家正在商量要把鲁迅的文章删减一些,我的老师就为鲁迅抱不平,说:“鲁迅的文章这么好,怎么能从课本当中去掉呢?应该多增加一些。”如果没有看钱著怎么会知道鲁迅对我们中国的危害有这么大呢?
再比如说易中天,以前天天在电视上看他讲历史,讲文化,觉得他非常厉害。 这一次在《钱著选读》里面有易中天先生的一篇文章“这样的孔子不觉得很离奇吗?”才发现易中天先生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是如此的表面,完全是西化的理解。
从学生到老师到大学者,都是严重的西化!前些年国家成立教材委员会,发现我们多年来使用的教材,许多塑造中国国家精神、革命传统的经典课文被撤,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宣扬西方思想文化的文章;负面例子全都是中国的,而正面例子都是外国。所以有很多学生出国留学就不回来了,大家都抢着办理外国的国籍。像这样的现象太多了。
我们现在说要爱国,那么怎么爱国?我认为首先就是我们要有历史自信。习大大说要文化自信,历史自信。如果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相信,怎么爱国呢?其次就是要认同我们的文化,要通过诵读经典,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。
读完钱著之后就更想读经了,也更加想去宣导,让更多的中国人都能读上经典,从心里面爱国。
高阶九期 长沙殷海燕
寻根之旅
从小对历史是无任何概念的,接触到中国历史最多的,莫过于学生时代的历史课本及小时候看的抗日战争片了。学生时代学习历史,只不过是机械地背诵下来,应付考试而已。而抗日战争片如《南京大屠杀》等这类影视片,看到的却是中国人的懦弱和愚昧。
通过这五天看的《钱著选读》,才发现我们近百年来,整个中国都被西方文化影响得太严重了,导致这一百多年来,我们都成为了一群数典忘祖的人,不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。难怪之前有人这样调侃中国说:“如果五万块钱就能拿到美国绿卡的话,中国估计不会剩下几个人。”难道不是吗?放眼望去现在的留学生,大部分都想去国外而不愿意回国,要么就是去国外镀层“金”回来好谋得一份更好的职位。有几个是学业有成回来后一心想着报效祖国的?这些不都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历史不自信,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吗?
所以我们作为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经典读历史,这样才容易找回到“回家”的路,而不至于多年来一直在外流浪而全然不知。每一个中国人都人云亦云的受着西方文化的影响,以为这世界的本来样貌就是如此……可怜的中国人啊!从小就受着西方文化这个“后妈”的影响,而忘掉了自己的“亲身母亲”原来是中国传统文化,我们这几代人都真的是太可怜太可悲了!
今天的读经教育实质上是为每一位中国人做“亲子鉴定”啊!每一位中国人都需要了解我们中国母亲的伟大历史,才有可能醒悟过来。所以更加要加紧宣导的脚步,才有机会唤醒更多中国人沉睡的心灵。
钱著一期 侯马徐林芳
在道中书院的公众号里,看到了冯文举院长亲授第一期钱著班的课程,吸引了我的目光。从2019年11月参加道中书院举办的“第六届校长论坛”,初识冯院长,就一直期望能亲自聆听冯院长授课,于是毫不犹地报了钱著班,至于钱著班是学啥的却一无所知。报到后拿到《钱穆先生著作选读》一书,才大概明白钱著班是学习钱穆先生著作的,至于钱穆是何许人也,只在“六小篇”学习时听王欢锋老师提到。
翻来看作者介绍方知,钱穆先生是江苏无锡人,字宾四,是著名的历史学家、教育家、国学大师、儒者,与吕思勉、陈垣、陈寅恪并称为“史学四大家”。龚鹏程评价说:“不通钱先生的书,根本就不可能进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。”刘梦溪评价说:“文化史学的集大成者是钱宾四先生。”徐健顺则说:“重学历史,最好的办法就是读钱穆。因为只有在钱先生那里,历史还是历史,而在“历史学”那里,历史已经是黑斯垂。”
五天的学习一晃而过,再次体验道中书院“三个馒头”学习法,虽说是连滚带爬、囫囵吞枣的翻看《钱穆先生著作选》,但我还是收获满满:
1.明白了读史之法:先读经后读史,读史是解经,读史是印证经典的道理。
2.通过阅读大量的历史文选,我对诸多历史事件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。
3.看了钱穆先生著作,对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了初步的认识,正如严耕望先生所言:“近六十年来,中国史坛甚为兴盛,名家大师辈出,论根底深厚,著作宏富,不只先生一人;但先生才气磅礴、识力深透,文笔劲悍,几无可伦比。”
4.对中国“五四新文化运动”有了全面的了解,对陈独秀、胡适之、鲁迅有了一分为二的认识,他们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,对提倡白话文有其积极的作用,但全面西化、打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在给中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!
总之,当务之急,我们急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,从“我先民文化所贻自身内部获得其生机”,激发广大“知识分子内在自身一种精神上之觉醒、一种人文中心宗教性的热忱之复活”,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才能久久传承,大放异彩!
钱著一期 侯马鲍新芳
自去年参加道中书院第六届校长论坛,四十几年教育生涯自以为任劳任怨,成绩卓著,没曾想,道中学习颠覆了我对教育之认识。
这次参加道中钱著班更是情切意真,带着对教育的执着与对道中的期盼,几天的学习使我对华夏之历史,钱宾四先生的爱国情怀及养生之道心怀敬意,他说:“最要关键所在,乃在知识分子内在自身一种精神上觉醒,有了中国新的知识分子,不怕没有新中国”。作为教育工作的引领者,培养知识分子的主阵地,怎能不觉醒而奋起呢?
我决心在有生之年以实际行动,带领全体教师、学生、幼儿读经典,早读、午诵、暮吟、晚温,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!为诵读经典而不懈努力!
钱著一期 信阳万金刚
钱穆学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,教育家,国学大师,儒者。学生著述颇丰,专著达80种以上。先生一生志道向学,学养卓著。先生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崇高地位。为国人建立文化自信,民族自信,政治自信提供理论保障。
钱穆先生提出中华悠久优秀的文化思想总根源是中国人的“天人合一观”,值得我们深切体悟,仔细研究,也令我们深深信服。正谓“天命之谓性”人的天生本性均与天地和其德。中国人自古效法天地,崇尚自然。天地之道生生不息,昭昭无穷,博厚高明,悠久源长。
中国人的亲情人伦,宗法思想正是暗合天地之道,赞父为天,赞母为地。感恩父母如同感恩天地,父母的伟大天性如天地日月一样无私无求,无声无臭。中国人做事均崇尚去私欲,存天理,至德至道方是长久之道。这些方面均体现了我们文化的“天人合一”的特点和特性。
钱穆先生同古圣先贤一样充分践行,体现天道。冯院长编辑的选读古文论断,古人历史轶事,还有钱穆先生著述论断,均向我们展示这一论述的权威。
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明,有从历史中总结了经久不变,经久不息,先在恒在的长久常道,即是我们的经典文献。是我们民族遗留之瑰宝。我们当深切觉醒,珍视瑰宝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
编辑:(助教)韦江玲
审核:(教务长)守真
往期图文
3.先读经,后读史,则论事不谬于圣贤——高阶七期钱穆著作选读纪实
微信名:道中書院
共學適道|守先待後
微信ID:daozhongdujing
道中本部“经史合参·钱著选读”研习班招生公告,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更多↓↓